CORPORATE CULTURE

一路寻找

“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”征文比赛三等奖作品

四川省能投攀枝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2019/10/18 0

80年代初,我出生在四川剑阁一个叫做“老家咀”的地方,这里群山环绕、山路崎岖。我的父母是队里200多位村民眼中典型的模范夫妻,他们相敬如宾、勤勤恳恳,靠着家里包产到户分配的5亩地把我们姐弟俩养育成人。在我儿时印象中每到冬天都有吃不完的红苕酸菜稀饭,虽然口味单一,但从未挨饿。1995年开始我们队里的人陆续放下锄头,进城打工,平时热闹的小山村一下子安静了许多。“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?”是萦绕在我心里挥之不去的问题,有时做梦都梦到在城里的高楼大厦下四处张望。

在志愿填报单不经意的勾画,让我从此与水电事业结缘。1998年9月,经过6个小时长途汽车终于到达省城--成都,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大城市的真面目,与梦中景致不一样,这里不仅有高楼,还有宽敞的街道,琳琅满目的商店,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……城里求学的几年,我的视角慢慢开阔起来,各种规划和想法在我的脑海时常浮现,但我知道途径只有一个,就是要读好书。

2003年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时刻,正值我的毕业季。被川东一家水利电力设计院选中,参与城市饮水工程线路测量,初出茅庐的我们每天带劲地扛着测量脚架,不停地穿梭于山坳与山谷间痛并快乐着,回程躺在面包车后排行驶在深一坑浅一脚的土路上,稀里糊涂就睡着了摇都摇不醒。后来就一个“跟着领导学不到东西,没有前途”极其轻浮理由任性放弃别人求之不得的工作,现在想想真是可笑之极。此后一路向西(成都、汶川、丹巴、拉萨、攀枝花),是我的工作轨迹。在阿坝州工作的一段时间是我人生经历中最无聊的日子,因为私营企业获取项目进度及资金到位等因素影响,并没有多少事可做,每天做无用功,对着电脑反复修改某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,似乎快要绣朵花出来,下班后三五成群沿着寿溪河散步消遣,经常问彼此一个问题:“我们就要这样过一辈子?”

时间总是稍纵即逝,为人夫、为人父的日子很快到来。有了家庭,就多了一份责任,在心觉幸福的同时,为了生计迈上漂泊之路。我辞去了原来的工作,努力尝试着各种专业和行业可能性,房屋建筑监理、水电站工程管理、光伏发电建设、造价咨询……不断尝试,不断丰富自己的羽翼,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,一路上饱含艰辛,却也悄无声息培养了自己不言放弃的坚毅性格,有时内心不禁默默问自己:“这就是你要的生活?”

人生有许多可能,如今的我,有幸参与金沙水电站工程建设,而且从事着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工种—计划合同管理。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,关键是你敢不敢豁出去,我就是一直这么“豁”出去的。面对目前工程的困境,只要思想统一,团结一致,努力奋斗,工程建设任务定能按期实现。试想一下,若干年后我们有幸再光临曾经一起打拼、流过汗水、倾注感情的金沙水电站,会不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?

著名的哲学家弗里德里希·尼采用毕生的经历证明一件事:人生本身没有意义,但是寻找意义的过程却是有意义的。这似乎也暗合了我的生活,不停折腾,不断尝试,一路寻找……我们80年代是幸福的,在祖国欣欣向荣的幸福年代快乐成长,从未挨饿受冻,有条件、有机会并且自由地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
作者:何开朝

关注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