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亲姓唐,名佰勋,字楚勇,生于1917年,逝于2008年。2018年春节,在父亲诞辰100周年家庭纪念会上,母亲、小舅和兄弟姊妹都纷纷发言,缅怀父亲勤奋、忠厚、豁达的一生,二哥吟颂了精心准备的一篇长赋,四哥展示了催人泪下的六千字散文,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回顾父亲的一生,无不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。再过几天,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了,谨以此文怀念平凡的父亲,祝福伟大的祖国。
出生于乱世
在爷爷奶奶前2个婴儿都在襁褓中夭折几年之后,1917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日,奶奶在文昌宫村唐家沟老家生下了我父亲。为了好养育,依照当时的习俗,爷爷给我父亲取了一个非常不雅的乳名——唐三女子。小时候,我为此还跟别人打过架,后来知道一位伟人有“石三伢子”的乳名也就释然了。
有关统计数据显示,1949年以前,中国的婴儿死亡率非常高,约 200‰左右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婴儿死亡率已有很大降低。1954年婴儿死亡率为 138.5‰,1981年降到 34.68‰,2018年已降到6.1‰。
父亲生不逢时。1917年,张勋率辫子军进京,爱新觉罗溥仪再次登基。孙中山开始护法活动, 讨逆军进入北京,爱新觉罗溥仪再次退位。曹锟、张怀宣、张作霖等联名电请北京政府讨伐西南……
1917年,川滇军阀第一次在成都混战,巷战一直持续了七天七夜,双方都死伤惨重。滇军用煤油喷射四周的民房,不少男女老少被带上城墙,杀死后推到在城下,可谓三百年来未有之惨剧!此战百姓伤亡在三千以上,房屋被烧毁近八百户;也有记载称此战民房被毁三千多户,民众死伤八千余人,财产损失无数!
一生爱学习
1926年,父亲进入私塾,接受《三字经》《千字文》《弟子规》等启蒙教育。后来爷爷病了,基本上不能从事体力劳动,还要经常吸食鸦片止痛,原本并不宽裕的家境每况愈下。为了给爷爷治病和两个叔叔能读上书,父亲没有读多少《四书》《五经》等儒家经典著作就辍学了。
新中国成立前,普通人家填饱肚子已非易事,上学读书更是奢望。建国初期,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%左右,全国80%以上人口是文盲。1986年国家颁布《义务教育法》,把免费的义务的教育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,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9年的义务教育。
父亲喜欢学习,直到去世前还坚持读书看报。父亲敬重品行好、有真才实学的文化人,特别崇拜一位中过举的先祖。据父亲和族中老人们讲,先祖曾经做过什么官,朝廷任命文书和先祖遗留下来的几大箱字画、瓷器在文革中被造反派 “除四旧”了。父亲经常在喝了几杯酒后,就唠唠叨叨给我们讲,先祖一生清廉,口碑很好,文才更是出众。某年,成都府一位财主建造陵园,准备将来夫妻妾合葬在一起,邀请了不少文人为其陵园题写楹联,先祖写的“三才者,一墓夫妻妾,千秋你我她”以其言简意赅而中选。我曾经忤逆地认为父亲读书少,才喜欢讲这些陈年旧事,是典型的“阿Q精神”。其实,老人们讲述祖上的荣光,既是自我安慰,更是在激励后人努力学习和规矩做人。从1956年到1978年,我们唐家沟通过高考上大学的人数占全乡上大学总人数的80%以上,这些人没有一个违法乱纪的,传播了正能量,为共和国贡献了唐家沟智慧。
南充丝绸传人
1930年,在结束了3年启蒙教育后,12岁多的父亲背负行囊,到几十里外的南充城学习丝绸织造技术。南充,素有“巴蜀人文胜地,秦汉丝锦名邦”美称,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,南充丝绸就已成为王室贡品。1914年,张澜先生在现在南充城郊创办果山蚕业社,传授新技术,并购置60部脚踏缫丝车缫制扬返丝。2005年,中国丝绸协会把“中国绸都”金字招牌授给了南充,南充丝绸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现在好多12岁的小男孩还在父母目前撒娇,父亲却挑起了家庭的重担。凭借亲戚关系,父亲师从南充丝绸传人李海清大师傅学习织绸。因为忠厚、勤快、善于学习,父亲深得师傅喜爱,一年后就上机独立操作,不久就掌握了全套技术。父亲17岁那年,在四祖公等亲戚的帮助下,购买了两台缫丝车自己创业,用赚来的钱逐步添加设备,发展到后来14台缫丝车、40多位员工的规模,产品远销重庆、上海、广州等地。父亲是穷苦出生,轻利重义,即使亏损最严重的时候,举债发给一个普通员工的工资都足以养活三口之家,比行业平均工资高。后来父亲在文革中挨整,没有一位员工和合作伙伴出来说他坏话。
用现在的物价计算,父亲绸厂年产值最多也就三四百万元,而且丝绸行业利润率不高。今天看父亲置办的这点家业根本算不了什么,但在那个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、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却足够让他的那些小伙伴羡慕嫉妒恨了。我手中没有1949年以前的国民经济资料,但是可以查到1952年及以后年份的数据。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,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9元。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309亿元,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644元。
地地道道的农民
受南京政府腐败、战火连年、市场疲软等诸多因素影响,1948年,父亲的小绸厂开始亏损,到1949年下半年,母亲凭借高超的刺绣补贴家用也已经难以为继,父亲不得不卖掉苦心经营的绸厂来偿还债务。1949年12月10日南充解放,没几天,15岁的大哥满怀革命激情背着父母追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去了。
1950年,父亲带领我母亲、7岁二哥、4岁三哥、2岁四哥兴高采烈回乡分田地,开始务农。父亲不仅很快就学会了耕田犁地、栽秧打谷等各类农活,而且样样干得出色。60年代末,父亲还学会了果树栽培技术,当上了队里的技术员,队里几千颗广柑树的修枝、嫁接、施肥、治病全由父亲负责。直到现在回到老家,还经常听到乡亲们夸奖父亲无论在队里集体劳动,还是包产到户单干,父亲一样认真负责,早出晚归,庄稼种的好,果树产量高。父亲既要赡养奶奶(爷爷因病去世的早),又要养育我三个哥哥,但尚能自给自足,倒也其乐融融。陆陆续续五姐、六姐、七哥和我出生。
1957年,一位品行不端、好逸恶劳、早年被我父亲拒绝成为丝绸学徒的人,给我父亲上纲上线,把父亲破格“提拔”成农民中罕见的右派,实施“重点关照”。从父亲成为右派分子经常被捆绑到“地(主)富(农)反(革命)坏(坏分子)右(派)”斗争场挨批斗开始,到1976年文革结束,我们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艰辛。1958年隆冬,田里的水已经冻结成冰,全队的人都不出工,集中学习“大跃进”文件。为了更好地“改造”我父亲,因食不果腹而两腿水肿得发亮的父亲被安排一连好几天去犁水田。不久父亲就大病一场,如不是众乡亲暗里帮助,差点活不过来。母亲每次回忆起这些往事,都痛心不已。
父亲说,肉体上的摧残不算啥,憋屈的是和坏分子(指盗窃犯、诈骗犯、杀人放火犯、流氓和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坏人)这样的人同场挨斗,内疚的是子女受牵连。父母一直重视教育,由于父亲是右派分子,解放前经营过小厂,外公阶级成分不好这些缘故,虽然二哥、三哥、四哥、五姐学习成绩都很好,但是都没能读上高中,读初中都费尽周折。好在邓小平同志1977年恢复高考,四哥是我们乡当年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学子,父老乡亲那兴奋场面至今记忆犹新。父亲认为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八个子女都还算成才,除三哥外都跳出了“农门”。
农村,在1982年包产到户前留给我的印象永远都是“饥饿、饥饿、饥饿”!除了过春节和家中来客,从来没有吃过饱饭,没有见过肉食。包产到户后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,普遍解决了温饱问题。2006年1月1日起国家废止《农业税条例》,终结了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这项传统税收,减轻了农民的负担。三哥三嫂生活在农村,通过努力小日子过得还比较滋润。
长寿老人辞世
2008年5月12日,汶川发生里氏8.0级大地震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,也是自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。国人在灾害面前,空前团结与坚强,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支援汶川。那一段时间,父亲每天和母亲收看相关电视报道,和母亲一起掉泪。
2008年7月5日,我们家也发生了大地震,大家深信不疑可以长命百岁的父亲溘然长逝。父亲临终前说,他没有遗憾,子孝孙贤,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象能够过上改革开放后的好生活,他很知足;可我们认为,父亲享受的好生活太过短暂了,与他吃过的苦和为子女们的付出极不对称。其实父亲是有遗憾的,他想去北京看鸟巢和水立方。鉴于8月8日奥运会就开幕了,各个场馆都在紧张的准备中,不对外开放,我承诺奥运结束后陪父亲去,哪知道这竟然成为我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憾事!
父亲是当年文昌宫村最长寿男性公民,这也是我们每一位家庭成员引以为傲的事情。我曾经同父亲探讨过长寿的问题,我认为,只要同时具备正常的遗传基因、良好的生态环境、平和的处世心态、健康的生活方式、适度的运动锻炼就可以健康长寿。父亲说,这些我都认可,可你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,那就是和谐的社会环境。如果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,国家乱起来,民不聊生,何谈长寿?父亲说的很到位。新中国成立前,中国人曾被称为“东亚病夫”,建国初居民预期寿命只有35岁,2008年上升到73岁,2018年上升到77岁,呈逐年上升趋势。我祝愿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,国民预期寿命不断增长,出现越来越多的百岁老人。
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封建社会文人志士尚有这样的情怀,我们每一位新时代共产党员更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——“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,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”,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奋斗目标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极力奉献智慧和力量!
作者:唐善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