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RPORATE CULTURE

后勤工作的安全担当

四川省能投攀枝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2025/06/25 0

作为一名后勤保障工作者,我深知,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,是发展的基石。虽然我的岗位不在一线生产现场,但后勤保障的每一个细节都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。我想从后勤岗位的视角出发,谈谈我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与感悟。

以系统思维理解安全发展水电事业的生命线工程

水力发电是国家能源建设的重要支柱,我们肩负着保障能源安全、服务民生的重任。当金沙江的浪涛推动着水轮机组,当江上的电站点亮城市霓虹,我们比任何人都清楚: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细节,都承载着守护光明的神圣使命。后勤保障虽不直接参与电力生产,但却是整个安全链条的重要环节——食品安全关乎着员工健康,物业管理维系着队伍稳定,营地安定关联着基础保障。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,实则构筑着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。

例如,曾经在某电站建设现场,后勤团队首创"安全生活区"标准化管理,通过宿舍用电安全监测、营地消防网格化管理等35项措施,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62%。这启示我们:后勤保障不是简单的服务供给,而是将安全理念融入衣食住行的系统工程,是用"润物细无声"的方式培育全员安全意识的文化工程。后勤安全无小事,细微之处见真章。我们的职责,就是用“绣花功夫”织密后勤保障网,让员工吃得放心、住得安心、工作得舒心,为一线安全生产筑牢坚实的后方阵地。

以底线思维筑牢安全防线:后勤保障的破局之道

作为后勤工作者,我们始终铭记:安全防线的每处漏洞都可能演变为重大风险。大家都知道水电站运行的特殊性,这注定了后勤保障面对的是"重矛盾叠加":生产节奏的动态性与生活保障的规律性要求之间的矛盾;突发事件的偶发性与应急准备的常态化要求之间的矛盾;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与安全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。这要求我们超越就事论事的经验主义,建立"风险-能力"动态平衡模型,将后勤管理中的安全冗余度控制在科学阈值。

以协同思维推动安全共治:构建大安全格局

安全发展从来不是单兵作战。例如,在某电站,后勤部门与生产部门建立的"安全联防"机制就颇具启示:他们定期组织厨师参与安全知识培训,让餐车成为流动的安全宣传站;在营地设置安全文化长廊,将操作规程转化为可视化展板;开展"家属安全开放日",让家庭成为安全教育的第二课堂。这些创新实践证明:当后勤保障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,就能激发出"1+1>2"的协同效应。面对新时代安全发展要求,我们正在后勤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,将安全宣传与营地氛围营造结合,将安全管理手段运用到营地运行管理等等,通过这些尝试,我们正在将安全基因逐步植入后勤保障全流程。

作为一名后勤员工,我们知道,当我们为值班员工送上热腾腾的餐食时,当我们将崭新的劳保用品递到大家手中时,当我们在恶劣天气来临前开展应急防护时,我们传递的不仅是物资和服务,是一份对生命的敬畏、对责任的坚守,更是筑牢安全防线的决心和共促安全发展的强音。

各位同事,在水电行业这片热土上,每一度电都凝聚着奋斗者的汗水,每一座大坝都承载着守护者的责任。筑牢安全防线,需要每个岗位都成为坚固的基石;共促安全发展,期待每位员工都化作闪耀的星火。作为后勤保障团队的一员,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,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细微处的安全;我更愿与大家携手并肩,以"时时放心不下"的责任感,"事事落实到位"的执行力,共同谱写水电事业安全发展的时代华章!

作者:朱溪

关注微信公众号